禁播電影_蜘蛛人-從未曝光絕密片段-搞笑版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你,就是金牌業務員!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你的身體可以比你想像得更好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部落格(博客)營銷,你怎麼做?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縱觀時下流行的部落格(博客),大多數是個娛樂工具,是少數人的「個人秀」。部落格(博客)所體現的「零距離溝通」的魅力,常常被用來滿足我們窺視別人的慾望,而不是實現展示自我、自我表達、傳遞價值的好工具。我們沒有意識到,今天的中國市場,已經需要我們改變對消費者和市場的既有判斷,更加需要尊重消費者的主體意識;需要調整我們的營銷傳播策略,真正實現以消費者為中心——而不是以企業為中心,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強迫式的、單向的、廣眾式的傳播方法。
  一、形式越簡單越好,使用越容易越好(用戶吸取信息速度就會加快)。部落格(博客)裡過多的圖片,只會顯得雜亂。重點放在內容上,內容越專業越受歡迎;有深度和廣度的信息絕對是個好東西;通過設置產品介紹、使用心得技巧、解惑答疑、經銷商名錄、營銷技術,人力資源技術、競爭分析技術、活動、新聞、開心一刻、人生感悟、建議投訴等等內容的文章分類。真正達到解決經銷商和消費者實際困難的目的,讓目標人群對家園產生歸屬感。(部落格(博客)營銷真要做到這點,相信部落格(博客)會帶來效益的說法就成為可實現的目標!)
  二、在定位確立後,先廣後深地進行內容擴張;為消費者提供新產品信息,真假產品識別技術,提供產品使用心得和使用技巧交流平台,真正幫助消費者解決產品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達到與消費者互動目的,提高消費者忠誠度。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企業把握目標人群消費形態、消費心理和消費趨勢變化的能力。(其實真要做到這點不容易,很多客戶不上網,或者不上阿里巴巴,要不就是沒有看部落格(博客)的習慣,隨著人們部落格(博客)意識觀念的加強,這樣的溝通會成為現實)
  三、借助較有名氣的BLOG,交換鏈接;自己也先人一步為他人鏈接,以示友好做好友情鏈接。與策劃部落格(博客)或網站鏈接方便經銷商咨詢或學習;與一些品位較高的部落格(博客)圈鏈接方便消費者選擇自己喜歡的其它去處;與知名網站或搜索引擎鏈接方便消費者選擇離開去向。
  四、有空多瀏覽媒體,依托傳統媒體,挖掘可靠信息來源;展開相同主題BLOG的交互聯繫,及時更新;每週至少要有兩篇新文章 。
  五、堅持原則,保持個性風格,不能為了一味的追求瀏覽量就隨意發文章,文章的質量更關健,部落格(博客)營銷是細水長流的工作。個人介紹、圖片、自留地、部落格(博客)公告。都可以輔助展示企業的品牌和經營理念。
  六、做部落格(博客)不追求盡善盡美。我們不是作家,所以不用要求自己一定要寫出作家水平,畢竟我們的工作是營銷,不是寫作,寫作也不是我們的專長。寫出來的東西只要能讓瀏覽它的人看的懂,看的明白,能吸收知識,學會一種理念,就是一種收穫。盡善盡美會消耗太多的精力,得不償失!

未上市先轟動 Google G1手機預購狂賣150萬隻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Google的第一支手機G1,未上市先轟動,預售期間市場反應熱烈,經銷商美國電信營運商T-Mobile宣佈十月二十二號才在美國上市的G1,已經預購賣出150萬隻,比起預期銷售量多出三倍。

打著第一款搭載Google Android平台的 G1手機,是由美國電信營運商T-Mobile經銷,以及我國宏達電代工生產,原本宏達電與T-mobile預估G1手機到年底的銷售量約70萬隻,當時還被人認為這個評估過於樂觀,不過預購開出亮眼成績,證明這項預測反而是太過保守。

G1剛在今年九月二十二號亮相,開放預購後幾天的時間,50萬隻手機就被搶訂一空,T-mobile趕緊追加一百萬隻的配額,仍然供不應求,不到三週,G1在預購期間已經賣出了150萬隻,而且距離正式舖貨開賣還有一個禮拜。





微軟通知稱未通過正版驗證的Windows XP將黑屏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微軟通知稱未通過正版驗證的Windows XP將黑屏

10月14日,據微軟內部郵件顯示,10月20日微軟將在中國再次對盜版WindowsXP進行打擊,並首次對盜版Office進行驗證,盜版用戶的Windows XP及Office將被強制插入多出明顯的提醒標識。微軟公關部證實了此事,並表示稍後將公佈對於Windows正版增值計劃 (WGA)和Office正版增值計劃(OGA)的具體細節。

微軟通知稱未通過正版驗證的Office將被彈窗強制提醒

據郵件內容顯示,從2008年10月20日起,微軟中國將同時推出兩個重要更新,Windows正版增值計劃通知(WGA通知)和Office正版增值計劃通知(OGA通知)。其中WGA針對Windows XP專業版的用戶,OGA針對Office XP、Office 2003和Office 2007的用戶,這兩個通知可通過軟件升級自動下載到用戶電腦中。

微軟通知稱未通過正版驗證的Office將被強制插入提醒欄

為打擊盜版,微軟在2007年3月就在中國推出了Windows正版增值計劃,而Office的正版增值計劃OGA是首次在國內發佈,這兩個驗證工具可以自動檢測驗證用戶電腦上安裝的Windows XP和Office是否為正版軟件。如果使用了盜版軟件,用戶會不斷收到正在使用盜版軟件的提示。

微軟公關部表示,微軟一直堅持採用技術、教育和法律的手段來打擊盜版軟件,以促進軟件市場的正版化。WGA與OGA即是微軟利用技術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和軟件正版化的具體措施。  


[美麗工程]減重5建議 給你正確觀念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減重5建議 給你正確觀念 更新日期:2008/10/12 04:09 文/蘇矢立(自由時報)
肥胖已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減重」甚至成為全民運動。北美肥胖醫學會及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就針對肥胖的治療,提供飲食、行為、運動、藥物及手術等5個方面建議,希望能幫助有意或正在進行減重的民眾可以正確了解減重的觀念,不失健康。
◎飲食原則:著重於卡路里及油脂限制。有人提出:「每日僅攝取400至800大卡熱量」的論點,但需要在醫護人員及營養學家的監測下才可施行,否則易產生營養不均、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等不良結果;也有研究指出,油脂的限制以總熱量的26%最為合適;使用代餐包可以限制熱量攝取,目前在坊間亦廣為流行。
◎行為治療:在於發覺潛藏的心理問題及矯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吃得快、大口吃東西的人比細嚼慢嚥的人,不容易有飽食感,因而無形之中增加食物攝取量。
一邊吃東西、一邊看電視,或做其他事情,易在不知不覺中,忘掉飲食控制的原則,超出身體所需。現代人生活緊湊,心理壓力大,有些人會利用吃東西作為舒緩壓力的方法,才剛吃完飯,緊接著又吃零食,或是見不得有剩菜剩飯,需立刻除之而後快;但吃完就惱怒,淪落惡性循環,這樣一來就需要借助行為治療來改進。
◎運動:是增加能量消耗達成減重的方法。運動本身可增加心、肺、循環的能力外,最重要的是讓人和緩壓力、增強毅力,使減肥的效用得以持之以恆。但單靠運動是不可能有效減輕體重,需與其他方法並進才有用。
◎藥物: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藥物可達百分百減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過去通過的一些所謂可以減肥的藥物均因副作用太大且致命,一一由巿場中消逝,如今只剩成分為sibutramine的諾美婷(meridia)及orlistat的羅氏纖(xenical)兩種。
●Sibutramine主要作用於神經節末梢,抑制血胺酸及正腎上腺素的重吸收,使腸胃道蠕動減緩,服用一年大約可減輕8至12公斤,其副作用有口乾、便秘、失眠、噁心、昏眩、血壓上升超過10mmHg,故有高血壓者應慎用。
●Orlistat作用於胃及胰臟,抑制脂肪分解酵素分泌,使脂肪不能被分解及被吸收,由糞便中排出,適用於飲食中油脂含量高的人,服用一年同樣可減輕8至12公斤,副作用包括解油便、脂溶性維生素及胡蘿蔔素吸收障礙。
◎手術:適用於身體質量指數(BMI,以公斤計的體重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大於40者,或大於35,但合併其他危險因子者,患者本身可接受手術的危險,且可長期追蹤。
手術減重最大效率在術後10至24個月時,約可減少48至74%的體重,是目前認為最有效的方式。
不過要提醒的是,若飲食、生活習性、行為模式依舊,則一定會再胖回來。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日本最近流行的早餐香蕉減肥法(名人見證)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早上吃香蕉配白開水,午餐、晚餐照常吃就會瘦」,這是日本最近流行的香蕉減肥法。電視節目請胖女星森美公子體驗香蕉減肥法,在一個半月內瘦了七公斤,此減肥法立即造成轟動,導致香蕉賣到缺貨;而最近的減肥新招「記錄減肥法」也開始捲起小小的旋風。

 所謂的早晨香蕉減肥法是,早餐吃幾根香蕉配開水,讓胃產生飽足感,豐富的酵素讓消化變快,使得中、晚餐照常吃也不會屯積脂肪。

 去年春天《早晨香蕉減肥》一書出版後,創下四十萬本的銷售量,日本各家電視台紛以此題材製作特別節目,一口氣點燃了香蕉減肥法的熱潮,連超市都出現香蕉缺貨的現象

 現在日本還流行「記錄減肥法」,又稱為「日記減肥法」。日本作家岡田斗司夫原是個重達一百一十七公斤的壯漢,他以記錄飲食內容的方式,在一年內簡單地減重五十公斤,體重降到六十七公斤。岡田原是個來者不拒的美食主義者,他習慣將自己每天的飲食記錄下來,卻在無意中發現自己每天都吃得過量,於是開始記錄每種食物的卡路里,提醒自己控制飲食而減肥成功。

 日劇《冷暖人間》的主角,六十一歲的泉蘋子也嘗試此法,她在四個月內從六十三公斤減到四十七公斤,儼然已成為營養減肥美食權威。

 泉蘋子指出,每次要吃零食前就想到要寫記錄很麻煩而乾脆不吃,且經由記錄卡路里的動作發現,許多食物原來都是高卡路里。

 新潟大學醫學系教授岡田正彥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香蕉減肥法確實有一定效果,因為水果沒有太多卡路里,一天當中若提高水果的攝取比例自然會瘦 。
進口香蕉量排第一名的美國Dole公司的日本分公司表示,今年六月以後的出貨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至二十七。進口香蕉量排第二的住商青果公司表示,訂購量是預估量的二至三倍,無法完全因應,預估九月的出貨量可能比去年同期增加約三成。
報道說,中東、澳洲、亞洲等地隨著經濟成長,香蕉的需求量愈來愈大。Dole日本分公司人員表示:「只好從別的國家調貨了,但要大量調度得到,看來是有點困難。」

香蕉減肥美食

香蕉沙拉
   
把香蕉切成小塊,然後,拌上沙拉醬,再放到冰箱裡面冷藏一會兒,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一道香香甜甜的香蕉料理就搞定!如果覺得只有香蕉太單調,那就再放些蘋果、菠蘿之類的水果,一切視自己身邊已有的材料而定。    香蕉燕麥粥   
這是一道絕對健康的主食哦,而且做起來很方便。先加足量的水把燕麥煮熟,然後把切成小塊的香蕉放進去,再放一些枸杞,然後用文火再煮上五六分鐘就可以了。加牛奶煮,更好吃!   
冰冰酸奶香蕉  
這次的主角還是香蕉跟酸奶,但不魂的是,將酸奶抹在香蕉上,抹得厚一些,然後放進冰箱的冷凍室,三四個小時以後拿出來,一個酸奶香蕉冰淇淋呈現眼前。
拔絲香蕉     香蕉剝了皮後,切成片,抹上澱粉,進油鍋炸到金黃色的時候撈出備用。
然後熱油鍋,中火把油燒到5、6分,放糖。糖要多放一些,否則熬成的糖水不濃就不好吃了。注意!把糖放進油鍋以後,要馬上加水,否則剛才還白花花糖就成黑乎乎的黑糖炭了。用比小火大那麼一點點的火慢慢地熬,魂時還要不斷攪拌免得粘底。
等糖水開始冒泡,就把之前炸好的香蕉片倒進鍋中,讓它們與糖水來個完全的親密接觸,等到糖水變得濃稠了,就差不多大功告成了!切記一定要趁熱吃。
 老實講,拔絲香蕉一點也不利於減肥。要經過油炸,又要包裹厚厚的一層糖水,其熱量應該大得驚人。但是,真的很好吃,就當作對自己堅持減肥那麼久的一點點獎勵吧,而且也只是偶爾吃一次,沒有太大關係。

香蕉瘦身餐 紅棗香蕉酸奶減肥法
每個減過肥的MM一定都有魂感,減肥最難的就是管不住嘴。現在。驚喜來了,看看為愛吃的你準備的紅棗香蕉加酸奶減肥法吧!
1、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飲水機沖一杯溫的淡鹽水(夏天喝涼的),鹽水可以清腸。
2、然後是空腹吃十二枚干棗。這種吃法可以防止脫髮,紅棗還可養顏通便。
3、然後吃一個香蕉。香蕉亦通便,減肥也要十分注重清腸、通便,其實許多減肥產品比如:大印象喝完就要跑廁所。這說明:減肥的基本點即暢通
4、早餐牛奶一定要喝。不必刻意追求脫脂,那一點熱量不會導致發胖。過了30歲的女人就要注意補鈣了。你知道嗎?伐內缺鈣會導致營養失衡,導致內分泌紊亂,導致發胖,長痤瘡。

香蕉沾蜂蜜快速減肥
香蕉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胃的蠕動,幫助排泄。如果什麼都不吃,只吃香蕉沾蜂蜜,熱量遠比正餐低,自然也就瘦下來了。但是,這樣地急速減重,身伐往往因為沒做好調適而產生不良的反應。若是長期靠香蕉為生,身伐缺乏蛋白質、礦物質等各項營養成份,慢慢地你的身伐就會發出危險警報。 香醋加香蕉——減肥美容
材料:一次做一個人三天的份量〞香醋加香蕉〞.需要香蕉6根(剝皮),香醋(其實普通的醋就可以),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加上檸檬片5個,一起放在一個可容納1200毫升以上的密封容器裡.
做法:
1,檸檬洗乾淨,切片;
2,香蕉剝皮,切成2厘米厚度的片,放進容器裡;
3,為了避免香蕉接觸空氣,趕快把醋倒入容器裡,醋必須淹過香蕉,最後在香蕉上鋪上檸檬片;
4,每天早晚各吃一次,一次吃香蕉1根的份量,魂時喝一掉勺醋(用水間釋),會效果更加明顯

乳酪香蕉瘦身餐
聲稱:三天減四至六磅
理論:清腸胃,熱量低
餐單簡介:每月只可進行一次,每次最多三天,肚餓時只可喝水、乳酪或灼菜。而乳酪應選低脂或原味。
早餐香蕉:一支香蕉加乳酪一杯加礦泉水一杯
午餐香蕉:一支香蕉加乳酪兩杯加礦泉水一杯
晚餐香蕉:一支香蕉加乳酪兩杯加礦泉水一杯
真相:這餐單缺乏營養素,如□鐵、鋅、維他命C、葉酸、維他命B雜、維他命E等,不過用三天不會有嚴重的損害。吃香蕉與乳酪作早餐尚算附合健康原則。其實原味乳酪也不算低脂,應首選低脂或脫脂乳酪,因為除脂肪及膽固醇較低外,低脂及脫脂乳酪的蛋白質及鈣含量都與全脂乳酪一樣。

海角七號 將台灣帶出全世界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爆笑廣告特蒐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史上最強的瘦身法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海角七號進軍奧斯卡,全世界都在看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Google AdSense成長計劃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谷歌中國推出了旨在幫助新加入聯盟的發佈商及中小發佈商快速發展和成長的「AdSense成長計劃」。據瞭解,該計劃將會根據發佈商的成長,分為三個階段:谷歌AdSense 新手訓練營、珍珠計劃及貴賓俱樂部。  


通過谷歌AdSense成長計劃,發佈商可以獲得谷歌中國AdSense團隊提供的包括線上和線下的各種咨詢、建議和服務。谷歌AdSense新手訓練營,主要針對新加入的發佈商,提供各種基本知識和技巧的培訓,所有谷歌AdSense的發佈商在加入聯盟的5週期間,都有機會參與訓練營的各項活動。通過一系列的課程訓練,發佈商可以精通AdSense帳戶的使用,成為AdSense達人。


同時,谷歌AdSense將從網站質量、帳戶信譽和成長潛力等三個方面從中小發佈商中甄選出優質的發佈商,將升級為珍珠客戶,獲得更多幫助。谷歌AdSense將提供高級產品和優化技巧的培訓和服務,通過珍珠客戶在線進階培訓、珍珠客戶季刊、珍珠客戶交流日等多種方式,珍珠客戶發佈商可以獲得更多向廣告商的推廣機會,贏得更多廣告來源。


貴賓俱樂部,是AdSense成長計劃的高級階段,成長良好的珍珠客戶經過篩選有望入選,隨後,成員不僅可以享有專門的客戶經理的全程服務,還可以獲得更多的「增值」服務,如最新的產品資訊和功能情報,與AdSense資深合作夥伴的線下交流機會等。

紅茶綠茶瘦身防癌效果一樣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喝茶可以防癌、瘦身、降低血脂肪外,還可減少糖尿病和預防神經退化的保健功效,現任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講座教授林仁混,九度被提名院士,十九日拿出自己的研究佐證茶葉中的茶多酚能保健強身,不論是紅茶、綠茶、熱泡或冷泡都有效。
 今年新出爐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林仁混,九度被提名院士,今年終於以國際知名的「茶多酚」研究叩關成功,順利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昨天他回到中山醫大進行演講,分享他對茶學研究的心路歷程。
 現年七十三歲的林仁混,原本研究生化腫瘤、癌症預防,發現茶葉中的茶多酚有防癌功效,而一頭栽入「茶的科學」,迄今他發表過三百多篇論文,被引用次數達八千多次,連重視茶道的日本人,也邀他赴日指導。
 他強調,以他多年科學研究結果顯示,「茶多酚」可防癌、瘦身、降低血脂肪外,還有減少糖尿病和預防神經退化的保健功效,重點是茶葉沒有毒、便宜且隨處可得。
 可是他看到許多國小學童愛喝含糖飲料、吃垃圾食物,如果改喝茶取代,既健康又可瘦身。另外,市面上的廣告常常強調綠茶含有茶多酚,經他的研究只要是茶,不論是紅茶、綠茶、烏龍茶或普洱茶等各種茶都有茶多酚;喝茶有益健康,具有保健和防癌的功效,他甚至打算推廣到國小校園。
林仁混說,喝茶防癌和喝茶減肥的原理一脈相通!主要是因茶多酚可抑制體內脂肪合成,也是這個抑制作用,能阻止癌細胞成長,同時避免膽固醇累積,故能降血壓。另外喝茶對醣類代謝有幫助,除了預防肥胖,較特別的是,對第二型糖尿病病患來說,茶多酚還可減少胰島素的抗性。


Google推出新服務「Google App Engine」,將會是eboss絕佳的創業良機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Google App Engine-讓網路創業更容易Google推出新服務「Google App Engine」,將會是絕佳的創業良機,很難說今天身無分文的窮小子,不會是明日的比爾蓋茲。

Google這個橫跨全球的網路巨獸,挾龐大的資金與頂尖的高科技人才,推出許多創新服務,不但壯大了Google的企業版圖,也吸引了全球的網友成為它的死忠用戶,今天Google又宣布推出「Google App Engine」,讓充滿創意的網友完成心中的夢想。

過去,要執行一個網路應用通常需要花很大的功夫,也就是說,當你有了一個新的創意,並認為這是絕佳的點子,希望能掛到網路上讓更多人來應用,因而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並靠這個應用模式獲取利潤。但是你必須在把創意化為應用程式之前,你必需搞定許多煩人的事,例如頻寬、伺服器等。

等到把程式寫好掛上網路,先是擔心沒有流量,等有了流量又擔心塞車,最後還要防止競爭對手或是無聊網友的惡意攻擊。

現在這些煩人的問題Google全都幫你解決了,讓有創意的人能全心投入在寫程式,並在Google的平台上實現你的夢想,沒有資金的問題,不用擔心頻寬,不必害怕來自駭客的攻擊,網路創業家可以全心投入在程式的設計與維護,等到服務成熟了,每月流量超過500萬個網頁了,Google才會開始收費。

試問,等你的網路服務有了這種流量之後,還怕找不到金主嗎?13日 Google請到三位首先利用「Google App Engine」的網路創意家現身說法,在他們的經驗分享中,還真的讓人覺得他們的創意很實用,未來前途無可限量。

‧ 「 [ 一起去 ] 旅遊意向網 (ok 17g o) 」 ,結合 Google Talk 、 Gmail 、 Google 地圖與 Google 地球,以全方位服務的形式,讓用戶可在網路上規劃行程,並互相分享旅遊經驗。 http://www.ok17go.com

‧ 「揪團網 (We'll Meet) 」 是一個突破性的網站,在沒有會員制度的限制下,讓用戶豐富其社交生活,讓原本必須四處張羅奔走的「召」團行為,在網路世界裡變得輕鬆有趣。 http://wellmeet.net

‧ <!--[endif]-->使用 OpenSocial 開發出關鍵網路熱門應用的 「 funP 」 是一個已建立獲利模式的另類入口網站,成功極大化社群分享成效,使該網站成為網路熱門議題的風向球。 http://funp.com

Google App Engine 現已開放註冊,並宣佈購買額外運算資源的價格計畫 ( 將於今年年底實施 ) ,這是從一開始宣布此應用時,開發人員就極為關心的問題。在試用期間,我們提供免費帳號,未來,開發人員可用優惠的價格,購買額外的運算資源。過了試用期後,免費帳戶仍可繼續使用。今年年底試用期結束後,開發人員將獲得︰

-->開始時的 免費容量限制:高達500MB 的儲存空間、足夠的CPU、和高達每月500萬瀏覽次數的頻寬。

-->•$0.10~$0.12 美元︰每個 CPU 核心,以小時計

-->•$0.15~$0.18 美元︰每 GB 的儲存空間,以月計

-->•$0.11~$0.13 美元︰每 GB 的上傳頻寬

-->•$0.09~$0.11 美元︰每 GB 的下傳頻寬

更多關於 「 Google 2008 台北程式開發日 」 的資訊,請瀏覽:
http://code.google.com/intl/zh-TW/events/developerday/2008/home.html



國際聯商企業e化聯盟
國際聯合電子商務聯盟
http://www.goodgo.tw

Google Chrome帶來網絡瀏覽器新概念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Google Chrome帶來網絡瀏覽器新概念


谷歌(Google)推出了一款新網絡瀏覽器Chrome,此舉是為了打破瀏覽器市場由微軟(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IE)獨霸天下的局面。這也把谷歌與微軟之間的競爭帶到了全新的高度。如果谷歌在網絡瀏覽器上取得成功,將是意義重大,會令網絡未來的發展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但是,Chrome到底有多好?它和IE有什麼不同之處?與Mozilla的火狐(Firefox)、蘋果(Apple)的Safari等更加小眾、但同樣重要的瀏覽器又有什麼區別呢?

我對Chrome進行了大約一周的測試,嘗試了它所有的功能,並且同微軟上周推出的最新版本IE進行了對比。

我的結論是:Chrome是一個智能、新穎的瀏覽器,在通常情況下,它能夠使瀏覽網頁變得更加快捷、輕鬆,不太會令人失望。但是,眼下的這個測試版還不夠精細,缺乏一些常見的瀏覽器功能,比如收藏夾的書籤管理、直接在瀏覽器上通過電子郵件發送鏈接或頁面等,它甚至連顯示網頁下載進程的進度條都沒有。不過谷歌計劃以後進行補充。

Chrome的界面設計較傳統瀏覽器有一些大膽的改變。這些新功能提升了瀏覽網頁的體驗,但卻需要用戶去適應。比如,Chrome去掉了大多數菜單和工具欄的圖標,為網頁本身提供盡可能大的屏幕顯示空間。此外,谷歌還有一個被稱為Omnibox的一框多用功能,實際上就是把地址欄(輸入網站地址的地方)和網絡搜索框(輸入搜索關鍵字的地方)整合到了一起。

Chrome最與眾不同的一個地方體現在它對標籤頁的處理上,每個標籤頁單獨顯示一個頁面。在Chrome上,每個標籤頁就像是新開的瀏覽器頁面一樣。書籤條、Omnibox、菜單及工具蘭圖標出現在每個標籤頁上,而不是整個瀏覽器的最上端。Chrome還會把相關標籤頁進行歸類。如果用戶通過已打開頁面上的鏈接打開新的標籤頁,這個新頁面就會放在當前所在標籤頁的旁邊,而不是標籤頁列表的末端。

儘管谷歌宣稱Chrome速度很快,但在我的測試中,它在打開頁面這樣的普通任務上卻明顯比火狐或Safari慢。不過事實證明,它比IE最新版本要快。這個被稱為IE8的最新版本也是一個測試版。

與此同時,微軟並沒有停滯不前。IE8的第二個測試版是數年來最好的IE,它擴展了一些獨特的新功能,也包含了一些與Chrome類似的功能。而且在我看來,其中一些要比Chrome更 一籌。

比如,IE8也有為相關標籤頁歸類的功能,而且不同類的標籤頁以不同的顏色顯示。此外,用戶只要通過一次點擊就可以把同一類標籤頁全都關掉。IE8還有一個「智能」地址欄,在你輸入的時候它會出現一個下拉列表顯示自動完成建議。不過,它也有一個單獨的搜索框。

廣告此外,IE8在保護隱私方面的突破也超過了Chrome。它所採用的新技術之一「加速器」(Accelerators)允許用戶對當前網頁上選中的某個詞或短語進行快速操作,而無需切換到新的頁面,比如顯示一個地名的相關地圖。

隨著不斷的發展,Chrome和IE8都可能擊敗火狐3.0,後者是我眼中最棒的Windows系統瀏覽器。但是,這些瀏覽器必須在下載網頁的速度上多花點功夫。要想超過火狐在Macintosh上的表現,谷歌必須信守自己的承諾,在未來數月開發出Mac版的Chrome。微軟目前沒有開發Mac版IE8的計劃。

Chrome和IE8比蘋果的Safari先進得多。Safari無論是在Mac平台還是Windows上速度都非常快,但它缺乏很多重要的智能功能,而谷歌和微軟的新版瀏覽器在這方面可謂一應俱全。

谷歌為什麼要挑起一場新的網絡瀏覽器之爭呢?我想主要有兩個原因,而且都和與微軟的競爭有關。首先,這家搜索引擎巨頭擔心,由於它的搜索引擎及其他主要產品依賴於網絡瀏覽器,微軟和其他網絡產品競爭對手可能會通過改變IE設計來獲得競爭優勢。眼下,IE的市場份額大約為75%。

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谷歌把網絡看作是其軟件或技術應用的平台,而它們目前都是在電腦操作系統上直接運行的,當然主要是在微軟的Windows系統上。谷歌稱,市場上現有的瀏覽器缺乏能夠運行更加強大的未來網絡應用軟件的內部構建,而將來的這些網絡應用軟件將更加依賴常見的網絡編程語言JavaScript。而Chrome的設計初衷之一就是成為全球處理JavaScript速度最快的瀏覽器。

谷歌的這種設計可能會使Chrome有朝一日成為可與Windows媲美的網絡操作系統。谷歌宣稱,不要把Chrome僅僅看作是一個瀏覽器,它是運行網絡應用軟件的平台。

我在一款聯想(Lenovo) ThinkPad筆記本上對Chrome和IE8進行了測試。這款筆記本電腦屬於基本款,操作系統是Windows XP,處理器性能尚可,內存1G。

為了測試Chrome下載網頁的速度,我分別打開了兩大組普通網頁,每個網站佔一個標籤頁。其中一組包括15個體育網站,另一組包括19個新聞網站。在兩項測試中,Chrome的耗時分別為35秒和44秒,在所有主要瀏覽器中排名居中。IE8速度更慢,打開兩組網頁分別用了49秒和75秒。但是火狐和Safari卻要快很多,它們的耗時相同:打開15個網站用了19秒,顯示19個網站用了28秒。

谷歌表示,未來更為複雜的網絡應用將比當前的網站更加倚重於JavaScript,因此能在Chrome上獲得更快的運行速度。當然,我無法對任何的未來假設進行測試,但我在開發者使用的幾個JavaScript測試網站進行了運行測試,Chrome輕鬆勝過了其他瀏覽器。但谷歌也沒說,用戶會在目前網絡應用網站上發現新瀏覽器有什麼不同之處。

我還測試了Chrome與諸多常見網站的兼容性。總的來說,Chrome表現非常不錯,正確地打開了網站。但我在視頻方面卻遇到了問題。一些視頻網站拒絕承認Chrome,因為後者的開發一直是秘密進行的。使用Chrome瀏覽美國職棒大聯盟(MLB)等網站時,大多數視頻都能正確播放,但有時候也會出現問題。

IE8也存在一些兼容性問題,不過原因和Chrome不同。這是第一個嚴格遵循網絡標準的IE版本。早些時候的版本使用了一些非標準的瀏覽手段,這使得一些網站設計者不得不採用新技術使得網頁能在IE下運行,但這會使他們的網頁與火狐及Safari出現兼容問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現在這些網頁在IE8中也顯得面目全非,因此微軟不得不設了一個特殊的兼容瀏覽模式按鍵,用戶必須點擊這個按鍵才能正確瀏覽網站。

Chrome的開發基於三個核心設計原則。首先是簡潔的用戶界面,只有兩個菜單和幾個工具欄圖標。微軟的IE7也引進了類似的理念,但有所區別。微軟允許用戶恢復傳統的菜單欄;而谷歌的不行。你在Chrome上唯一可添加的工具欄圖標就是主頁按鈕。

第二個原則是用戶可以在一個叫Omnibox的欄裡輸入任何內容,這個功能馬上就能提示你要去的網址,主要來自用戶個人的瀏覽記錄以及谷歌對大眾網站的排名。無論你是輸入網址或搜索條目,Omnibox都非常智能化。在我的測試中,有時我只需要輸入常訪問網站名字的一兩個字母,Omnibox就能給我提供正確的指引。

Omnibox還有另外一個很酷的功能:標籤搜索。如果你輸入一個自身有搜索功能的網站名字,例如亞馬遜(Amazon.com),Omnibox可以讓你只需按個標籤鍵,就可以在該網站進行搜索,而不需要先打開該網站。通過設定選項,Chrome還能讓你改換Omnibox使用的默認搜索引擎
。除了谷歌自身的搜索引擎,你還可以使用微軟的Live search,或者雅虎(Yahoo)以及其他的搜索引擎。

Chrome的第三個原則是每個標籤都作為單獨的窗口運行。你可以將標籤拖出主瀏覽器,成為單獨的窗口。如果一個標籤出現問題,其他瀏覽器會繼續運行。但這個功能並不是完美的。我在測試中試圖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網站觀看奧運會視頻時,所有的Chrome窗口都無法運行了。

你甚至可以讓標籤成為一個單獨的應用程序,從開始菜單或桌面直接運行,就好像這是個單獨的軟件一樣。

Chrome還有其他幾個重要功能。當你打開一個新標籤時,你點開的不是一個空白頁面,而是一系列經常訪問頁面的小鏈接,還有近期使用的搜索引擎、書籤和近期關閉的標籤列表。

和其他瀏覽器一樣,當你試圖訪問惡意或欺騙網站時,Chrome會發出警告;Chrome還有一個叫Incognito的隱私瀏覽模式,在這個模式下瀏覽網頁不會在電腦上留下任何記錄──這是Safari上頗受歡迎的一項功能。

Chrome還有一個彈出窗口攔截功能,但攔截後會跳出提示,這比較煩人。IE也有這個功能,但和Chrome不同,其攔截警告很不明顯。

IE8有一些Chrome不具備的新功能。IE8的隱私瀏覽模式InPrivate不僅不會在電腦上留下記錄,而且還能阻止網站從你此前瀏覽的網頁收集某些信息,這個功能是我第一次見到。

儘管IE8的地址欄和搜索欄仍然是分開的,但各自也能提供快速指引,而且都比Chrome組織的更有效。例如,地址欄的下拉列表簡潔地分為瀏覽器自身猜測、你的瀏覽歷史以及你的收藏等幾類。不過,如果要在Windows XP上使用這一功能,你必須先安裝微軟的桌面搜索產品。

和Chrome一樣,IE8也能允許你轉換默認搜索引擎,它還能讓你實時轉換。當你鍵入一個搜索條目時,替代搜索引擎的圖標就會在提示列表的底部出現,你只需要點擊圖標,就可以查看谷歌而非微軟自身Live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

IE8的加速功能在你選定的網頁任何文本上方顯示一個藍色箭頭。點擊這個圖標就會出現你對選定文本的可操作列表,例如複製到博客,通過電子郵件發送,進行轉換,或是就此進行搜索。儘管這些功能都是默認使用微軟自身的網絡服務,但你也可以選擇使用谷歌、雅虎或是其他公司的產品。

微軟還打造了一個叫Web Slices的功能。通過這個功能,你可以選擇網頁的某些部分,將其顯示在IE8的收藏夾中,它們還可以經常自動更新。比如說eBay的競標頁面。

和Chrome一樣,無論你何時創建一個新標籤,IE8都會顯示有用的信息,包括一個近期關閉標籤的列表以及一個加速列表。

隨著Chrome的出現,消費者有了新的創新性的瀏覽器選擇;而隨著IE8的加入,這場新的瀏覽器大戰注定會是場有益的競爭。

客服2.0 真厲害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看看人家的超強客服[餓爸爸哦比薩店]的電話鈴響了,客服人員拿起電話。
客服:XXX比薩店。您好,請問有什麼需要我為您服務?
顧客:你好,我想要……
顧客:16846146***
客服:陳先生,您好,您是住在中山路一號12樓1205室,您家電話是2646****,您公司電話5566****,您的手機是091234****。
      請問您想用哪一個電話付費?
顧客:你為什麼知道我所有的電話號碼?
客服:陳先生,因為我們聯機到BACH系統。
顧客:我想要一個海鮮比薩……
客服:陳先生,海鮮比薩不適合您。
顧客:為什麼?
客服:根據您的醫療記錄,你的血壓和膽固醇都偏高。
顧客:那……你們有什麼可以推薦的?
客服:您可以試試我們的低脂健康比薩。
顧客:你怎麼知道我會喜歡吃這種的?
客服:您上星期一在中央圖書館借了一本《低脂健康食譜》。
顧客:好……那我要一個家庭特大號比薩,要付多少錢?
客服:399元,這個足夠您一家6口吃了,您母親應該少吃,因為她上個月剛剛做了心臟搭橋手術,處在恢復期。
顧客:可以刷卡嗎?
客服:陳先生,對不起。請您付現款,因為您的信用卡已經刷爆了,您現在還欠銀行78,999元,而且還不包括房貸利息。
顧客:那我先去附近的提款機提款。
客服:陳先生,根據您的記錄,您已經超過今日提款限額。
顧客:算了,你們直接把比薩送我家吧,家裡有現金。你們多久會送到?
客服:大約30分鐘。如果您不想等,可以自己騎車來。
顧客:為什麼?
客服:根據BACH系統的全球定位GPS系統車輛行駛自動跟蹤系統記錄,您有一輛車號為SB--543的摩托車,目前您正騎著這輛摩托車,位置在信      義路一段101大樓右側。


暈倒……

谷歌(Google)推出最終版Ad Manager免費軟件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谷歌周二宣布推出最終版Ad Manager免費軟件,網路出版商可使用該軟件管理自己的網路廣告銷售,並在消費者訪問一個頁面時提供廣告。

  這款軟件可用於管理廣告位,幫助出版商出售和發布廣告及預測需求,可在出版商網站及附屬站點使用。該軟件能與谷歌的AdSense服務集成,因此谷歌可以在任何未售廣告位張貼自己的廣告。谷歌通過AdSense與網路出版商共用廣告營收。

  谷歌是在其AdSense博客上宣布推出Ad Manager的,此前曾在3月份完成以31億美元價格收購DoubleClick的交易後發布了該軟件的測試版。(唐風)



--
國際聯商企業e化聯盟
國際聯合電子商務聯盟
兩岸商貿共利分紅網
http://www.goodgo.tw
在地生活資訊網

BloAD部落客廣告聯播網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筆者前天加入了BloAD部落客廣告聯播網,並且寫了一篇教學文(部落客賺錢的新管道:BlogAD部落格廣告聯播網),短短三天,筆者的第一層與第二層下線已經達到了120個部落格(06/03 15:32更新)! 而且BlogAD的後台開始出現關於招收下線的相關公告,感覺是有開始熱起來的趨勢了。但是今天寫這篇文章不是用來炫耀筆者的下線有多少部落格,而是希望還不知道的朋友能趕快知道這個關於部落格廣告的"遊戲",另外一方面則是希望在更多台灣的部落客加入之後,能帶給Google Adsense一點點點點的危機意識(改進無效點擊的處理方式)。

如果你對這個新的部落格廣告系統有興趣的話,要趕快加入喔! 即使是先加入而不想放廣告也沒關係,因為感覺這像是一個大者恆大的遊戲~ 先加入的人就有籌碼(專屬的推薦連結)可以招收第一層下線部落格,然後第一層下線的部落格又會再招收第二層下線部落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詳細版的部落客賺錢的新管道:BlogAD部落格廣告聯播網,或者看看底下所整理的七點摘要,告訴你為什麼要加入BloAD? 你不一定要加入筆者的下線,但希望你一定要花3分鐘看一下這個新訊息喔~ ^_^

1. 你的部落格只放了Google Adsense嗎? 是不是聽過有人莫名奇妙被Google Adsense以無效點擊而停權的例子? 沒聽過? 筆者就是一個例子 (本站被Google Adsense停權之經過與想法),但是說真的~Google Adsense的點擊單價真的比較高,但是風險也很高,建議你可以同時採用兩套以上的部落格廣告,你還可以考慮酷比廣告、Blogger Ads、中時ContentInside關鍵字廣告等等…或者是筆者接下來要介紹的BloAD部落客廣告聯播網

2. BlogAD推出了基本型的廣告與以秒計費型的廣告,部落客放廣告而能獲得收益的方式如下:

  • 基本型: 訪客點擊一次,廣告主需付費3元,部落客可以領0.9元。
  • 以秒計費型(5秒): 訪客點擊一次而且在廣告主的網頁中停留5秒,廣告主需付費5元,部落客可以領1.5元
  • 以秒計費型(10秒): 訪客點擊一次而且在廣告主的網頁中停留10秒,廣告主需付費10元,部落客可以領3元
  • 以秒計費型(15秒): 訪客點擊一次而且在廣告主的網頁中停留15秒,廣告主需付費15元,部落客可以領4.5元
  • 以秒計費型(20秒): 訪客點擊一次而且在廣告主的網頁中停留20秒,廣告主需付費20元,部落客可以領6元

3. BlogAD推出獨特的下線機制,一但你加入了BlogAD,你就會擁有專屬的推薦連結,凡是點擊該專屬連結而加入BlogAD的朋友,都會成為你的第一層下線部落格,而第一層下線部落格所推薦的朋友,又會成為你的第二層下線部落格。重要的是,你可以從你的第一層與第二層下線部落格的收入中獲取額外的收益,而且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收益喔! 你可以號召親朋好友一起成為上下線,一起賺錢,或者是像筆者在七種有趣的部落格數據,讓你更了解你的部落格所提到的,把BlogAD的下線當作社群來經營。

4. BlogAD的後台提供每30分鐘更新一次的詳細廣告曝光數量、帳面廣告點擊次數、有效廣告點擊次數(這是重點)以及收入狀況,也就是說,你可以即時的掌握你的部落格廣告收益,看看是否有人惡意點擊? 看看是否要調整廣告位置等等…

5. BlogAD跟Google Adsense一樣會停權,並且經過筆者打電話詢問,已經有停權的記錄了,但是BlogAD會公佈被停權部落格的廣告點擊狀況,以及他們判定的依據。不會像Google Adsense一樣,在你即將領錢的時候,寄一封信給你,然後給你五種可能的原因,請你自己判斷你是為什麼被停權。

6. 有些朋友跟筆者反映,這兩天放了BlogAD的廣告後,收入不好,但根據筆者打電話給BlogAD詢問相關問題後,是因為他們才剛開始營運(2007年3月),目前重心放在制定良好的制度,以及增加加盟部落格的數量與分類。預計會在下個月才開始把重心轉移到廣告主的宣傳。 說真的~ 還蠻認同這樣的作法,當BloAD制度完善的情況下,部落客才願意配合他們放置廣告,廣告主也才會放心把廣告交給BloAD。所以請大家要有耐心喔~

7. 最後,筆者再打個廣告,如果你看完以上幾點,覺得BlogAD還不錯的話,你可以考慮加入筆者的下線喔~ 但是不勉強的~ 大家開心比較重要 ^^。如果你願意加入筆者的下線,那麼筆者除了感激之外,還想了以下三個方法來回饋給你:(2007.06.04修正,[BlogAD]幫你拉下線,隨機顯示下線推薦連結機制)

  1. 你可以全文轉載或節錄筆者所寫的BlogAD申請流程與所有相關文章。(記得把專屬推薦連結改成你的 ^^")
  2. 當你順利加入下線後,請於自己的部落格中發表一篇宣傳BlogAD的文章,接著筆者會將你加入輪播名單中,你的LOGO將會隨機顯示於筆者部落格的右上角(2007.06.09修正,改為放置你的推薦連結),而你的推薦連結將會隨機(筆者的推薦連結出線機率50%,其他下線的推薦連結出現機率50%)顯示於筆者部落格的右邊側欄與部落客賺錢的新管道:BlogAD部落格廣告聯播網中所顯示的推薦連結,如此一來,可以讓你多一些拉到下線的機會。 
  3. 筆者會把從下線獲得的獎金拿一部分出來辦活動,但因為目前還不知道收益狀況,因此會等過一陣子在公佈詳細的活動形式,也歡迎大家提供建議。

 



  • --
    國際聯商企業e化聯盟
    國際聯合電子商務聯盟
    兩岸商貿共利分紅網
    http://www.goodgo.tw
    在地生活資訊網
    http://www.myzone.tw

    什麼是Web 2.0( I )

    Author: eCash網路頭家 & Blog行銷達人 // Category:
    2001年秋天,網路公司的股票價格在美國股票市場大幅下滑,很多人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網路達康泡沫化。許多投資者因而認定,網際網路不過是誇大不實的科技而已。但是儘管股票市場暴跌,背後隱含的新科技革命,卻已經悄悄誕生。回顧這一段股票起伏震盪的歷史,其實是一項劃時代的科技,準備躍居為核心領導地位。後起的模仿者,只能被?在後頭,而成功者擁有的技術優勢,終將淘汱無明顯優勢的公司。
    關於「Web 2.0」這概念,是從O'Reilly與MediaLive討論國際研討會議題開始的。Dale Dougherty這位網路先驅者,同時也是O'Reilly公司的副總經理,注意到一個事實,自從網路崩盤後,許多重要、精彩,極受歡迎的網路新應用,突然有規律地出現。從達康崩盤中倖存的網路公司,似乎都有一些共同點,這是否意味達康崩盤正代表重要的網路轉折點,或者我們可以把這些新應用的特徵,統稱為「Web 2.0」呢?我們發現,Web 2.0的網站特徵已經被廣泛運用,而且網路上也出現許多Web 2.0的線上研討網站。在過去的一年半中,Web 2.0確實已成為朗朗上口的名詞。僅在Google就有950萬次引用Web 2.0的名詞,可見網路大眾已經這種清楚明瞭Web 2.0這種想法。但對Web 2.0的真正內涵,仍然有大量的反對意見,有些人批評,這不過只是一種無意義的行銷噱頭。但不可否認,廣大的群眾已開始接納Web 2.0這樣的概念了。右圖將透過兩兩網站比較方式,嘗試去闡明Web 2.0.的意涵。這張表可以沒完沒了地列下去。但我們要如何去確認某一個應用或方法是「Web 1.0」或「Web 2.0」?這個問題特別急迫,因為Web 2.0的說法散佈如此普遍,許多公司利用這個標籤來當做他們的行銷手法,但是卻不了解其真正的涵意。而且這個問題也特別困難,因為許多宣傳自己是Web 2.0的公司根本不是Web 2.0。反而有些我們認定為Web 2.0的應用,像Napster和BitTorrent,甚至算不上是網路運用!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一開始,我們會試圖在Web 1.0網站的成功案例中,以及有趣的新應用裡,分解出重要的原則。1. 網路應當被視為是平台(The Web As Platform)跟過去重要的高科技觀點一樣,Web 2.0並沒有嚴格的界線範疇,但卻有一個重力核心。你可以把Web 2.0圖像化為一組「原則」與「實踐」,架構起由許多網站所組成的太陽系,這些網站都或多或少說明了這些原則,但是與太陽系的核心,仍存在不一樣的距離。下頁顯示Web 2.0的擴散式地圖,是在O'Reilly媒體的一場研討會中,透過FOO研習營集體討論後發展出來的。這是一個正在演變中的過程,很多想法是從Web 2.0 的核心向外擴散出去的。舉例來說,在2004年 10月首次舉辦的Web 2.0 研討會中,John Battelle和作者(Tim O'Reilly)對Web 2.0的原則進行初步討論。當初第一個想到的觀念是「網路應該作為平台來使用」,這也是Web 1.0寵兒Netscape跟微軟抗衡時所提出來的口號。在最初Web 1.0的兩個例子當中,DoubleClick 及 Akamai都是把網路當成一種平台看待的先行者。大家通常不認為DoubleClick 與 Akamai所提供的服務是「網路服務」,但實際上,他們確實是先驅的網路服務模式,也首次廣泛解構了網路的使用模式,兩個網站都是利用與其它網站的合作,以獲得營業收入。DoubleClick的每一個橫幅廣告,可以輕易連結兩個不同網站與公司的產品訊息,發送整合的頁面到瀏覽者的電腦之中。Akamai也是把網路視為平台,並且深入利用這種特性,把網站內容資料放在離瀏覽者最近的伺服器上,這樣就可以把伺服器的負擔及延遲時間減至最小,降低網路上壅塞的情形。雖然這些先行者提供了十分有用的模式,但市場後進者更深入瞭解同樣的問題後,已經提出更佳的解決方案。也因此DoubleClick 與 Akamai 雖為Web 2.0的先行者,但我們卻看到某些網站實踐Web 2.0的設計要素之後,發揮更多Web 2.0的潛能與應用,而變得十分受歡迎。透過以下三個案例,可以深入比較出Web 2.0與Web 1.0之間差異的要素。案例一:Netscape 與. Google 之間的比較假使Netscape 是Web 1.0的開路先鋒,那麼Google則是Web 2.0最重要的領導者。若將這兩者視為在他們活躍的年代中,最引人注目的IPO公司,則我們可以發現,兩者各自引領風騷,相互對照起來非常有趣,首先從他們的定位開始談起。就Netscape建構「網路成為平台」的舊式軟體典範而言︰他們的頭號產品是網站瀏覽器,一種桌面應用程式,他們的策略是在瀏覽器市場擁有高市場佔有率,以這種優勢帶動高單價伺服器市場商機,並且藉由控制網路內容的呈現與應用標準,來建立無人能撼動的影響力(一如微軟在PC軟體市場)。這種想法十分類似於「無馬馬車(horseless carriage,汽車誕生之初的名稱)」,仍然是用馬車的觀念去想像汽車的架構,比較容易讓大眾理解。Netscape發起「網路桌面(webtop)的觀念去取代「作業系統桌面(desktop)」,並且計劃推廣webtop,主動傳送資訊內容到使用者電腦之中,並且能及時更新應用程式,進而帶動資訊內容提供者或網站,採買Netscape的伺服器。到最後,網路瀏覽器與網路伺服器會變成只是一項商品,差異性不大,真正的價值會上升到由網路平台所提供的服務。相反,Google則從一開始就是原生的網路應用,不銷售或套裝,而是作為服務來提供,客戶直接或間接就其所得到的服務而付費。沒有舊時代軟體產業的陷阱,沒有預定的軟體發行時間,只有不斷地改良。沒有授權或銷售,只有使用。沒有不同平台的問題,使用者可以在各種電腦設備上執行使用軟體。Google在網站後端,沒有購買昂貴的伺服器,只是利用一般普通的電腦,執行公開原始碼的作業系統,加上外人不得而知的自行設計的程式與工具。最終而言,Google必須具備一項額外的核心能力是Netscape所沒有的:資料庫管理。Google不只是軟體工具的集合體而已,更是專門化的資料庫。沒有資料數據在背後撐腰,軟體工具將無用武之地;而沒有軟體,資料數據將難以管理。過去時代中權力的來源,是軟體授權與對APIs的絕對控制,現在無關緊要,因為軟體不需要通路販賣,只需要使用執行。同時若無收集和管理資料的能力,那麼軟體是沒有什麼用處的。事實上,軟體的價值,取決於能夠管理資料的幅度及能力。雖然使用者是透過瀏覽器來體驗Google的各項服務,但Google的服務不是伺服器(雖然背後是由為數眾多的網路伺服器所提供),而且Google能提供卓越的搜尋服務,也不是因為擁有這些使用者可找到的內容。這很像是電話的通話方式,不只是在電話的某一端發生,而是在電信網絡的兩端中交互進行。Google的服務,也一樣是在瀏覽器、搜索引擎和內容的伺服器之間的空間進行,是使用者與他的網路體驗之間的催生者與中介者。如果把Netscape和Google都看成是軟體公司,Netscape 可以很清楚地被歸類成像Lotus、微軟、Oracle、SAP等發軔於1980年代軟體革命的應用程式公司;而Google則類似於eBay、Amazon、Napster,當然還有DoubleClick和Akamai這些提供網際網路應用的公司。案例二:DoubleClick 與. Overture 及 AdSense 之間的比較像Google一樣,DoubleClick也是一個網際網路時代的真實產物。作為軟體的服務者,具有資料管理核心競爭力,卻仍然只能扮演網路服務的先行者。很可惜的是,DoubleClick最後還是被自己的商業模式綁死了。他們在90年代灌輸一個觀念,使人認為網路是出版,而非參與,是由廣告主,而不是由消費者控制。網站的規模大小決定一切,網際網路被一些MediaMetrix或網站廣告評比公司評為最大型網站的業者所操控。其結果就是雖然DoubleClick自豪地在網站上宣佈,他們為「超過兩千家客戶」成功進行網路廣告服務,但像Yahoo! 的搜尋行銷(Yahoo! Search Marketing,就是之前的Overture,已被Yahoo!購併),Google的AdSense廣告服務,早就為千千萬萬、難以計數的廣告主提供廣告刊登服務。Overture和Google之所以成功,取決於Chris Anderson所提倡的「大末端」(the long tail)觀念。所謂大末端,是指集合眾多小型網站,構築成巨大無邊的網站內容,顯示集體力量。DoubleClick的報價需要一份正式的銷售合約,因此把他們的市場限制在少數上千個左右的最大網站,Overture和Google 則發展出在任何網頁上都能出現網路廣告的應用模式。再者他們避免採用像出版商/廣告代理商那樣的廣告格式,如橫幅廣告,因為這樣反而無法精準有效地讓潛在消費者接觸到廣告訊息,而改採根據搜尋結果的上下文關係,用文字式廣告這種最低限度的形式出現。Web 2.0的教訓是:善用客戶的自助式選擇服務模式及演算法資料管理技術,廣泛觸及潛在用戶對象,服務大末端為數眾多的使用者,而不僅注重少數大型的使用者。毫無疑問地,其它Web 2.0的成功故事皆印證了這個道理。eBay扮演一個自動化的撮合中介者角色,可以讓眾多的個別消費者,完成僅數美元的線上拍賣交易。Napster(雖然因為法律問題而停滯)並不打造一個集中式的歌曲資料庫,而是建造用戶之間互相連結的網絡體系,將系統設計成讓每一個歌曲下載者,同時搖身一變成為歌曲資料的伺服器,快速且大量擴增音樂下載網絡的幅度。案例三:Akamai與BitTorrent 之間的比較就像DoubleClick一樣,Akamai也改善其系統方式去做主要客戶的生意,而非大末端客戶,仍然是為中心服務,並不是為廣大的邊緣服務。他們的商業運行模式是:幫助大型站台不受網路壅塞的影響,順暢地將內容資料傳遞到末端大眾的眼前,然後從這些核心的大型網站取得營收。BitTorrent則像其它點對點(P2P)網路模式的先行者一樣,釋放網路分眾的權力,讓每一個用戶端都變成一台伺服器。檔案被切割成可由眾多的下載點來提供,這樣就可以輕易利用下載者的網路,提供其他用戶頻寬和資料數據。越受歡迎的檔案,就可以被更多的下載者所提供,也就意味著有較大的頻寬與切割後的檔案,進行快速下載後再重組。BitTorrent 驗證了一個關鍵的Web 2.0原則︰越多人使用,服務會自動地變得更好。當Akamai 必須不斷增加伺服器以提升服務品質時,每位BitTorrent 的用戶是自動聚集他們擁有的資源。這裡隱含的「參與式架構 (Architecture of Participation)」是一種自我管理的合作倫理,提供服務的人就如同於情報販子,當末端個別的眾人連結在一起,可以形成巨大的系統,並且讓使用者管理自己擁有的資源能量。2. 引領群體智慧(Harnessing Collective Intelligence)在Web 1.0時代能夠成功存活下來,並持續在Web 2.0時代引領風騷的網路巨人,其背後的中心原則是:他們自己的網站已經蘊含網路的威力,而且能夠引領集體的智慧。*超連結是網路的基礎。當用戶增加新內容及新網站時,其他用戶會發現網頁內容並進行連結,此如一來就形成了巨大的網路架構。十分類似於大腦裡的突觸網路型態(Synapses),藉由重複或密集的聯結,不斷成長的相互連結,使得整體網路變得更緊密,更強大。*Yahoo! 是網路第一個成功故事,也是廣為人知的最佳案例。作為網站分類型錄或者目錄連接,成千上萬網站得以聚集,並且與使用者連結起來,讓數百萬或數千萬人因此喜愛連上Yahoo!。自從Yahoo! 進入內容供應商的角色,在使用者協助下建立許多數位內容網頁後,就不再只是入口網站,而是將網際網路用戶集體的工作成果,視為網站的核心價值。*Google在搜尋領域中突圍而出,迅速地變成無可匹敵的市場領導者,倚靠的技術是「網頁排序(PageRank)」。網頁排序的方法,就是利用網路的互連架構(而非藉由文件特性),計算網頁文件資料被連結的次數,比較其重要程度,以提供查詢者更好的搜尋結果。*eBay的產品則是全體用戶集體活動的龐大創造物。跟網路本質一樣,eBay藉由使用者的回應與互動而不斷增長,公司的角色在於促成一個拍賣交易環境,用戶可在其間進行各種交易及互動交流。更有甚者,eBay的競爭優勢主要來自於建立一個機制,讓大量的賣主提供商品,買家尋找商品,後進的追隨者雖然提供類似的拍賣交易服務,但卻無法有效利用這種商業模式,使得eBay變得更具吸引力。*Amazon與Barnesandnoble.com都在競逐線上書店業務,銷售同樣的產品,並且使用相同的產品說明,包括從書商那裡得來的封面圖、書摘內容。但是Amazon卻把用戶的行為當成一門學問來研究,他們將每位購書者的書評予以排序,用各種方法邀請用戶參與分享,紀錄並連結用戶行為,改善搜尋的結果。當Barnesandnoble.com的搜尋僅能從公司自己的產品目錄或依據廣告贊助高低產生結果時,Amazon卻總是知道什麼才是最受歡迎的商品,並且即時得知狀況,而不僅是把書銷售出去之後才發現,Amazon內部稱此為產品的「流動(Flow)」。把眾多使用者拉進來參與的結果,無疑地使Amazon的銷售量總是勝過競爭者一大截。現在,另一批跟得上這種洞察力,並且更進一步加以擴張的新創公司,正在網路上崛起︰*維基百科(Wikipedia),是以眾多網路用戶所提供的知識為基礎,任何人皆可編輯修改而成的線上百科全書。這項實驗是根基在互信的本質上去創作內容,引用Eric Raymond(Open Source Software的創始人)的名言:「有足夠多的眼球在緊盯著,所有錯誤都會被修正」。維基百科早已是排名全球百大之內的網站,預估不久後可望躋身全球前十大網站。這是在內容創造的機制上,一種深刻的、突破性的改變動力!*像del.icio.us及Flickr這樣的網站,最近受到極大的關注,因為他們開發出所謂「大眾分類」(folksonomy)的概念,而與古典分類法形成對比。使用者自由選擇關鍵字,通常稱為「標籤」(Tag),以極具創意的方式自行分類。訂定標籤可以讓大腦本身進行多面向的重疊關連,而不是使用毫無彈性的分類方式。典型的案例有如Flickr,使用者把小狗照片標籤為「小狗」或「伶俐」,讓使用者得以利用搜尋並且預期得到的照片內容,這其實是沿用使用者自然的思維模式來進行。*像Cloudmark這類提供垃圾郵件協同過濾的產品,能整合用戶自己判斷是否為垃圾信的郵件規則,遠超過系統自動分析來得精準。*任何大幅成長的網路成功案例,都不會幫自己的網站登廣告。他們採用的是「病毒行銷」(Viral marketing),亦即採用直接從一個用戶到另一個用戶的方式來傳播訊息。假使有某個網站或產品是依賴傳統廣告模式來傳達訊息,那麼你幾乎可以確定他們與Web 2.0的精神相差頗遠。*大部分的網路基礎架構包括Linux,Apache,MySQL 和Perl,PHP 或Python等等網路伺服器所使用的程式語言,都是倚賴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集體生產而成,是善用網路眾人智慧的最佳典範。SourceForge.net列舉出超過十萬個開放原始碼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 OSS)開發計劃,任何人都可以加入某個計劃,也可以下載使用這些程式碼。若有一個新計劃從邊緣地位被移往主要中心地位,就能吸引更多人共同參與程式碼的開發工作,這其實也是利用病毒行銷、有機體般的軟體共同開發與使用過程。教訓︰在Web 2.0時代取得市場支配地位的關鍵因素,最主要來自用戶貢獻所生的網路效應。部落格與群體智慧(Blogging and the Wisdom of Crowds)Web 2.0時代最容易被識別的特徵之一就是部落格的崛起。其實個人網頁在網路現身已有相當時日,不論是個人日記,以及個人觀點評論,其實在網路上已經產生相當多的網頁供人閱覽,所以有什麼好小題大作的呢?部落格最基本的內容,就是個人網頁每天記載的日記形式。但Rich Skrenta提醒我們注意,這種依時間前後排列方式組成的部落格,乍看之下跟個人網頁沒什麼兩樣,但其實部落格可以完全利用不同的遞送方式來散佈個人的想法與觀點,並且組成價值鏈。產生關鍵影響的因素之一是RSS技術。早期的駭客意識到CGI能用來創造後台有資料庫支援的網站,而RSS則是網路基本結構上最顯著的進展。RSS允許在不連結網頁的情況下訂閱,藉由定期的主動訊息接受,可以得知訂閱的網頁內容有所更動。Skrenta把這種網站稱為「增殖網站」(Incremental web),其它人則稱之為「活網站」(Live web)。現在有資料庫支援的網站,可以不斷地定期產生新內容,這種所謂的「動態網站」(Dynamic websites,例如網頁或更新網頁內容的網站)已經取代了過去十年前的靜態網頁。活網站當然不僅止於網頁內容而已,重點在網路連結。連結到某個部落格就是期望能夠不斷看見變更中的網頁,讓每個訪問者都能進入「固定連結」(Permalinks)的網址,並讓他們知道內容與網頁的變更。一個RSS 機制的服務比起書籤(Bookmark)或單一網頁的連結,更能發揮網路的力量。RSS也意謂網路瀏覽器並非唯一觀看網頁的方法。某些RSS閱讀器(如Bloglines)是以網站為基礎,其它則是以使用端的桌面為主要介面,仍然可讓使用者用手持設備來訂閱不斷更新的內容。RSS可用來通知新blog文章出現,並且也包括各種更新的資料,包括股票行情,天氣數據和新照片等。這種應用實際上是回歸其本源。RSS是在1997年Dave Winer 的「簡易發佈技術」(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下所誕生的,Netscape進而推出「豐富網站摘要」(Rich Site Summary)」技術,讓用戶擁有自己專屬的Netscape網站首頁,可隨時依照自己的意思選擇訂閱喜愛的內容呈現,當然這兩種技術也可以應用在部落格內容更新機制上。就在Netscape失去興緻後,這項技術被部落格的先驅Winer公司接收,而在Userland持續發展。以現今角度來看,RSS應用方式可謂上述兩個公司所共同發展所得的珍寶。RSS是讓部落格不同於一般個人網頁的原因之一。Tom Coates在「固定連結的重要性」(The significance of Permalink)一文中註釋道:(固定連結)現在看起來像是多餘的功能,但部落格能從一個簡易出版的現象,轉而為容許群眾相互交談的社群,RSS就會成為相當有效的機制。首先使我們得以直接傳達其他網站上的特定內容,使網站間產生討論及交談,促成友誼或使各別網站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堅固。固定連結是第一個成功地使部落格相互連結的機制。在很多方法中,RSS和固定連結的結合,將NNTP(Usenet的網路新聞協定)的許多特性加諸於HTTP網路協定中。「部落格現象」(Blogsphere)在很多人眼裡代表新的、等同於點對點的Usenet及BBS,跟早期網路上出現的「會話式灌水洞」(the conversational watering holes)此類機制相類似。不單能讓人們訂閱彼此的網站或部落格,很容易地連結到對頁面內容的個人評語,也可經由「評論連結」(Trackback)的機制,看到何時何人的評論連結到此網頁,並且以連結或新增評論等方式來加以回應。有趣的是,雙向連結是早期超文件系統如Xanadu想要達成的目標。超文件純正主義者(Hypertext purist)曾經大肆慶祝評論連結(Trackback)誕生。但評論連結並非完全的雙向,她們實際上是對稱性的單向連結,而產生等同於雙向連結的效果。其間的差異似乎很細微,但在實際層面上卻產生巨大的差異。像社會網絡系統,諸如Friendster、Orkut和LinkedIn等,由於須要接收者確認回覆,才能建立聯繫,就不能像網路可發展到巨大的規模。Flickr (網路)相片分享服務的創辦人之一Caterina Fake 就認為,只有在很巧合狀態下,注意力下才可能是雙向的(Flickr允許使用者設置觀看名單,讓任何一位使用者皆可以經由RSS訂閱其它使用者的相片區,觀看的相片會被通知,但不必確認是否同意相互連結)。如果Web 2.0的必要組成條件正是引領集體智慧,那麼把網際網路比喻成一種全球性的大腦,部落格世界就等同於大腦前額葉上的心靈吱吱聲,這種聲音我們可以在腦中聽見。它可能無法反映大腦的深層結構,也經常是無意識的,但往往相當於明顯意識。作為一個有意識的想法與注意的反射,部落格世界將開始擁有強而有力的衝擊效應。首先,搜尋引擎使用連結架構去預測可找到的有用網頁,由於部落格作者通常都是最積極與快速反應的連接者,因此他們會強烈影響搜尋引擎的搜尋結果。其次,由於部落格社群高度自我指涉,彼此非常注意,部落格也就擴大了他們的能見度與影響力。這種「回聲密室」(Echo chamber)效應使而批評者的貶責也會具擴大器放大的效果。如果部落格僅僅是擴大器而已,那麼將十分無趣。但部落格還類似於過濾器,像維基百科(Wikipedia),可以有效地統合群體的智慧,James Suriowecki所說的「人群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就在這裡發揮作用,也像PageRank能產生比分析個別文件更好的結果,部落格世界的集體注意力能篩選出有價值的東西。主流媒體只把個別的部落格視為他們的競爭者,但真正的競爭其實是與部落格世界整體,這才令人訝異。這不只是網站之間的競爭,而是不同商業模式間的競爭。Web 2.0的世界同時也是Dan Gillmor稱之為「我們就是媒體」(We, the media)的世界,現在決定什麼是重要新聞的人,不再是躲在電視台黑房間裡的少數人,而是「以前的觀眾」。繼續閱讀:什麼是Web 2.0(II)
    關於「Web 2.0」這概念,是從O'Reilly與MediaLive討論國際研討會議題開始的。Dale Dougherty這位網路先驅者,同時也是O'Reilly公司的副總經理,注意到一個事實,自從網路崩盤後,許多重要、精彩,極受歡迎的網路新應用,突然有規律地出現。從達康崩盤中倖存的網路公司,似乎都有一些共同點,這是否意味達康崩盤正代表重要的網路轉折點,或者我們可以把這些新應用的特徵,統稱為「Web 2.0」呢?我們發現,Web 2.0的網站特徵已經被廣泛運用,而且網路上也出現許多Web 2.0的線上研討網站。
    在過去的一年半中,Web 2.0確實已成為朗朗上口的名詞。僅在Google就有950萬次引用Web 2.0的名詞,可見網路大眾已經這種清楚明瞭Web 2.0這種想法。但對Web 2.0的真正內涵,仍然有大量的反對意見,有些人批評,這不過只是一種無意義的行銷噱頭。但不可否認,廣大的群眾已開始接納Web 2.0這樣的概念了。
    右圖將透過兩兩網站比較方式,嘗試去闡明Web 2.0.的意涵。
    這張表可以沒完沒了地列下去。但我們要如何去確認某一個應用或方法是「Web 1.0」或「Web 2.0」?這個問題特別急迫,因為Web 2.0的說法散佈如此普遍,許多公司利用這個標籤來當做他們的行銷手法,但是卻不了解其真正的涵意。而且這個問題也特別困難,因為許多宣傳自己是Web 2.0的公司根本不是Web 2.0。反而有些我們認定為Web 2.0的應用,像Napster和BitTorrent,甚至算不上是網路運用!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一開始,我們會試圖在Web 1.0網站的成功案例中,以及有趣的新應用裡,分解出重要的原則。
    1. 網路應當被視為是平台
    (The Web As Platform)
    跟過去重要的高科技觀點一樣,Web 2.0並沒有嚴格的界線範疇,但卻有一個重力核心。你可以把Web 2.0圖像化為一組「原則」與「實踐」,架構起由許多網站所組成的太陽系,這些網站都或多或少說明了這些原則,但是與太陽系的核心,仍存在不一樣的距離。
    下頁顯示Web 2.0的擴散式地圖,是在O'Reilly媒體的一場研討會中,透過FOO研習營集體討論後發展出來的。這是一個正在演變中的過程,很多想法是從Web 2.0 的核心向外擴散出去的。
    舉例來說,在2004年 10月首次舉辦的Web 2.0 研討會中,John Battelle和作者(Tim O'Reilly)對Web 2.0的原則進行初步討論。當初第一個想到的觀念是「網路應該作為平台來使用」,這也是Web 1.0寵兒Netscape跟微軟抗衡時所提出來的口號。在最初Web 1.0的兩個例子當中,DoubleClick 及 Akamai都是把網路當成一種平台看待的先行者。大家通常不認為DoubleClick 與 Akamai所提供的服務是「網路服務」,但實際上,他們確實是先驅的網路服務模式,也首次廣泛解構了網路的使用模式,兩個網站都是利用與其它網站的合作,以獲得營業收入。DoubleClick的每一個橫幅廣告,可以輕易連結兩個不同網站與公司的產品訊息,發送整合的頁面到瀏覽者的電腦之中。Akamai也是把網路視為平台,並且深入利用這種特性,把網站內容資料放在離瀏覽者最近的伺服器上,這樣就可以把伺服器的負擔及延遲時間減至最小,降低網路上壅塞的情形。
    雖然這些先行者提供了十分有用的模式,但市場後進者更深入瞭解同樣的問題後,已經提出更佳的解決方案。也因此DoubleClick 與 Akamai 雖為Web 2.0的先行者,但我們卻看到某些網站實踐Web 2.0的設計要素之後,發揮更多Web 2.0的潛能與應用,而變得十分受歡迎。
    透過以下三個案例,可以深入比較出Web 2.0與Web 1.0之間差異的要素。
    案例一:Netscape 與. Google 之間的比較
    假使Netscape 是Web 1.0的開路先鋒,那麼Google則是Web 2.0最重要的領導者。若將這兩者視為在他們活躍的年代中,最引人注目的IPO公司,則我們可以發現,兩者各自引領風騷,相互對照起來非常有趣,首先從他們的定位開始談起。
    就Netscape建構「網路成為平台」的舊式軟體典範而言︰他們的頭號產品是網站瀏覽器,一種桌面應用程式,他們的策略是在瀏覽器市場擁有高市場佔有率,以這種優勢帶動高單價伺服器市場商機,並且藉由控制網路內容的呈現與應用標準,來建立無人能撼動的影響力(一如微軟在PC軟體市場)。這種想法十分類似於「無馬馬車(horseless carriage,汽車誕生之初的名稱)」,仍然是用馬車的觀念去想像汽車的架構,比較容易讓大眾理解。Netscape發起「網路桌面(webtop)的觀念去取代「作業系統桌面(desktop)」,並且計劃推廣webtop,主動傳送資訊內容到使用者電腦之中,並且能及時更新應用程式,進而帶動資訊內容提供者或網站,採買Netscape的伺服器。到最後,網路瀏覽器與網路伺服器會變成只是一項商品,差異性不大,真正的價值會上升到由網路平台所提供的服務。
    相反,Google則從一開始就是原生的網路應用,不銷售或套裝,而是作為服務來提供,客戶直接或間接就其所得到的服務而付費。沒有舊時代軟體產業的陷阱,沒有預定的軟體發行時間,只有不斷地改良。沒有授權或銷售,只有使用。沒有不同平台的問題,使用者可以在各種電腦設備上執行使用軟體。Google在網站後端,沒有購買昂貴的伺服器,只是利用一般普通的電腦,執行公開原始碼的作業系統,加上外人不得而知的自行設計的程式與工具。
    最終而言,Google必須具備一項額外的核心能力是Netscape所沒有的:資料庫管理。Google不只是軟體工具的集合體而已,更是專門化的資料庫。沒有資料數據在背後撐腰,軟體工具將無用武之地;而沒有軟體,資料數據將難以管理。過去時代中權力的來源,是軟體授權與對APIs的絕對控制,現在無關緊要,因為軟體不需要通路販賣,只需要使用執行。同時若無收集和管理資料的能力,那麼軟體是沒有什麼用處的。事實上,軟體的價值,取決於能夠管理資料的幅度及能力。
    雖然使用者是透過瀏覽器來體驗Google的各項服務,但Google的服務不是伺服器(雖然背後是由為數眾多的網路伺服器所提供),而且Google能提供卓越的搜尋服務,也不是因為擁有這些使用者可找到的內容。這很像是電話的通話方式,不只是在電話的某一端發生,而是在電信網絡的兩端中交互進行。Google的服務,也一樣是在瀏覽器、搜索引擎和內容的伺服器之間的空間進行,是使用者與他的網路體驗之間的催生者與中介者。
    如果把Netscape和Google都看成是軟體公司,Netscape 可以很清楚地被歸類成像Lotus、微軟、Oracle、SAP等發軔於1980年代軟體革命的應用程式公司;而Google則類似於eBay、Amazon、Napster,當然還有DoubleClick和Akamai這些提供網際網路應用的公司。
    案例二:DoubleClick 與. Overture 及 AdSense 之間的比較
    像Google一樣,DoubleClick也是一個網際網路時代的真實產物。作為軟體的服務者,具有資料管理核心競爭力,卻仍然只能扮演網路服務的先行者。很可惜的是,DoubleClick最後還是被自己的商業模式綁死了。他們在90年代灌輸一個觀念,使人認為網路是出版,而非參與,是由廣告主,而不是由消費者控制。網站的規模大小決定一切,網際網路被一些MediaMetrix或網站廣告評比公司評為最大型網站的業者所操控。
    其結果就是雖然DoubleClick自豪地在網站上宣佈,他們為「超過兩千家客戶」成功進行網路廣告服務,但像Yahoo! 的搜尋行銷(Yahoo! Search Marketing,就是之前的Overture,已被Yahoo!購併),Google的AdSense廣告服務,早就為千千萬萬、難以計數的廣告主提供廣告刊登服務。
    Overture和Google之所以成功,取決於Chris Anderson所提倡的「大末端」(the long tail)觀念。所謂大末端,是指集合眾多小型網站,構築成巨大無邊的網站內容,顯示集體力量。DoubleClick的報價需要一份正式的銷售合約,因此把他們的市場限制在少數上千個左右的最大網站,Overture和Google 則發展出在任何網頁上都能出現網路廣告的應用模式。再者他們避免採用像出版商/廣告代理商那樣的廣告格式,如橫幅廣告,因為這樣反而無法精準有效地讓潛在消費者接觸到廣告訊息,而改採根據搜尋結果的上下文關係,用文字式廣告這種最低限度的形式出現。
    Web 2.0的教訓是:善用客戶的自助式選擇服務模式及演算法資料管理技術,廣泛觸及潛在用戶對象,服務大末端為數眾多的使用者,而不僅注重少數大型的使用者。
    毫無疑問地,其它Web 2.0的成功故事皆印證了這個道理。eBay扮演一個自動化的撮合中介者角色,可以讓眾多的個別消費者,完成僅數美元的線上拍賣交易。Napster(雖然因為法律問題而停滯)並不打造一個集中式的歌曲資料庫,而是建造用戶之間互相連結的網絡體系,將系統設計成讓每一個歌曲下載者,同時搖身一變成為歌曲資料的伺服器,快速且大量擴增音樂下載網絡的幅度。
    案例三:Akamai與BitTorrent 之間的比較
    就像DoubleClick一樣,Akamai也改善其系統方式去做主要客戶的生意,而非大末端客戶,仍然是為中心服務,並不是為廣大的邊緣服務。他們的商業運行模式是:幫助大型站台不受網路壅塞的影響,順暢地將內容資料傳遞到末端大眾的眼前,然後從這些核心的大型網站取得營收。
    BitTorrent則像其它點對點(P2P)網路模式的先行者一樣,釋放網路分眾的權力,讓每一個用戶端都變成一台伺服器。檔案被切割成可由眾多的下載點來提供,這樣就可以輕易利用下載者的網路,提供其他用戶頻寬和資料數據。越受歡迎的檔案,就可以被更多的下載者所提供,也就意味著有較大的頻寬與切割後的檔案,進行快速下載後再重組。
    BitTorrent 驗證了一個關鍵的Web 2.0原則︰越多人使用,服務會自動地變得更好。當Akamai 必須不斷增加伺服器以提升服務品質時,每位BitTorrent 的用戶是自動聚集他們擁有的資源。這裡隱含的「參與式架構 (Architecture of Participation)」是一種自我管理的合作倫理,提供服務的人就如同於情報販子,當末端個別的眾人連結在一起,可以形成巨大的系統,並且讓使用者管理自己擁有的資源能量。
    2. 引領群體智慧
    (Harnessing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在Web 1.0時代能夠成功存活下來,並持續在Web 2.0時代引領風騷的網路巨人,其背後的中心原則是:他們自己的網站已經蘊含網路的威力,而且能夠引領集體的智慧。
    *超連結是網路的基礎。當用戶增加新內容及新網站時,其他用戶會發現網頁內容並進行連結,此如一來就形成了巨大的網路架構。十分類似於大腦裡的突觸網路型態(Synapses),藉由重複或密集的聯結,不斷成長的相互連結,使得整體網路變得更緊密,更強大。
    *Yahoo! 是網路第一個成功故事,也是廣為人知的最佳案例。作為網站分類型錄或者目錄連接,成千上萬網站得以聚集,並且與使用者連結起來,讓數百萬或數千萬人因此喜愛連上Yahoo!。自從Yahoo! 進入內容供應商的角色,在使用者協助下建立許多數位內容網頁後,就不再只是入口網站,而是將網際網路用戶集體的工作成果,視為網站的核心價值。
    *Google在搜尋領域中突圍而出,迅速地變成無可匹敵的市場領導者,倚靠的技術是「網頁排序(PageRank)」。網頁排序的方法,就是利用網路的互連架構(而非藉由文件特性),計算網頁文件資料被連結的次數,比較其重要程度,以提供查詢者更好的搜尋結果。
    *eBay的產品則是全體用戶集體活動的龐大創造物。跟網路本質一樣,eBay藉由使用者的回應與互動而不斷增長,公司的角色在於促成一個拍賣交易環境,用戶可在其間進行各種交易及互動交流。更有甚者,eBay的競爭優勢主要來自於建立一個機制,讓大量的賣主提供商品,買家尋找商品,後進的追隨者雖然提供類似的拍賣交易服務,但卻無法有效利用這種商業模式,使得eBay變得更具吸引力。
    *Amazon與Barnesandnoble.com都在競逐線上書店業務,銷售同樣的產品,並且使用相同的產品說明,包括從書商那裡得來的封面圖、書摘內容。但是Amazon卻把用戶的行為當成一門學問來研究,他們將每位購書者的書評予以排序,用各種方法邀請用戶參與分享,紀錄並連結用戶行為,改善搜尋的結果。當Barnesandnoble.com的搜尋僅能從公司自己的產品目錄或依據廣告贊助高低產生結果時,Amazon卻總是知道什麼才是最受歡迎的商品,並且即時得知狀況,而不僅是把書銷售出去之後才發現,Amazon內部稱此為產品的「流動(Flow)」。把眾多使用者拉進來參與的結果,無疑地使Amazon的銷售量總是勝過競爭者一大截。
    現在,另一批跟得上這種洞察力,並且更進一步加以擴張的新創公司,正在網路上崛起︰
    *維基百科(Wikipedia),是以眾多網路用戶所提供的知識為基礎,任何人皆可編輯修改而成的線上百科全書。這項實驗是根基在互信的本質上去創作內容,引用Eric Raymond(Open Source Software的創始人)的名言:「有足夠多的眼球在緊盯著,所有錯誤都會被修正」。維基百科早已是排名全球百大之內的網站,預估不久後可望躋身全球前十大網站。這是在內容創造的機制上,一種深刻的、突破性的改變動力!
    *像del.icio.us及Flickr這樣的網站,最近受到極大的關注,因為他們開發出所謂「大眾分類」(folksonomy)的概念,而與古典分類法形成對比。使用者自由選擇關鍵字,通常稱為「標籤」(Tag),以極具創意的方式自行分類。訂定標籤可以讓大腦本身進行多面向的重疊關連,而不是使用毫無彈性的分類方式。典型的案例有如Flickr,使用者把小狗照片標籤為「小狗」或「伶俐」,讓使用者得以利用搜尋並且預期得到的照片內容,這其實是沿用使用者自然的思維模式來進行。
    *像Cloudmark這類提供垃圾郵件協同過濾的產品,能整合用戶自己判斷是否為垃圾信的郵件規則,遠超過系統自動分析來得精準。
    *任何大幅成長的網路成功案例,都不會幫自己的網站登廣告。他們採用的是「病毒行銷」(Viral marketing),亦即採用直接從一個用戶到另一個用戶的方式來傳播訊息。假使有某個網站或產品是依賴傳統廣告模式來傳達訊息,那麼你幾乎可以確定他們與Web 2.0的精神相差頗遠。
    *大部分的網路基礎架構包括Linux,Apache,MySQL 和Perl,PHP 或Python等等網路伺服器所使用的程式語言,都是倚賴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集體生產而成,是善用網路眾人智慧的最佳典範。SourceForge.net列舉出超過十萬個開放原始碼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 OSS)開發計劃,任何人都可以加入某個計劃,也可以下載使用這些程式碼。若有一個新計劃從邊緣地位被移往主要中心地位,就能吸引更多人共同參與程式碼的開發工作,這其實也是利用病毒行銷、有機體般的軟體共同開發與使用過程。
    教訓︰在Web 2.0時代取得市場支配地位的關鍵因素,最主要來自用戶貢獻所生的網路效應。
    部落格與群體智慧
    (Blogging and the Wisdom of Crowds)
    Web 2.0時代最容易被識別的特徵之一就是部落格的崛起。其實個人網頁在網路現身已有相當時日,不論是個人日記,以及個人觀點評論,其實在網路上已經產生相當多的網頁供人閱覽,所以有什麼好小題大作的呢?
    部落格最基本的內容,就是個人網頁每天記載的日記形式。但Rich Skrenta提醒我們注意,這種依時間前後排列方式組成的部落格,乍看之下跟個人網頁沒什麼兩樣,但其實部落格可以完全利用不同的遞送方式來散佈個人的想法與觀點,並且組成價值鏈。
    產生關鍵影響的因素之一是RSS技術。早期的駭客意識到CGI能用來創造後台有資料庫支援的網站,而RSS則是網路基本結構上最顯著的進展。RSS允許在不連結網頁的情況下訂閱,藉由定期的主動訊息接受,可以得知訂閱的網頁內容有所更動。Skrenta把這種網站稱為「增殖網站」(Incremental web),其它人則稱之為「活網站」(Live web)。
    現在有資料庫支援的網站,可以不斷地定期產生新內容,這種所謂的「動態網站」(Dynamic websites,例如網頁或更新網頁內容的網站)已經取代了過去十年前的靜態網頁。活網站當然不僅止於網頁內容而已,重點在網路連結。連結到某個部落格就是期望能夠不斷看見變更中的網頁,讓每個訪問者都能進入「固定連結」(Permalinks)的網址,並讓他們知道內容與網頁的變更。一個RSS 機制的服務比起書籤(Bookmark)或單一網頁的連結,更能發揮網路的力量。
    RSS也意謂網路瀏覽器並非唯一觀看網頁的方法。某些RSS閱讀器(如Bloglines)是以網站為基礎,其它則是以使用端的桌面為主要介面,仍然可讓使用者用手持設備來訂閱不斷更新的內容。
    RSS可用來通知新blog文章出現,並且也包括各種更新的資料,包括股票行情,天氣數據和新照片等。這種應用實際上是回歸其本源。RSS是在1997年Dave Winer 的「簡易發佈技術」(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下所誕生的,Netscape進而推出「豐富網站摘要」(Rich Site Summary)」技術,讓用戶擁有自己專屬的Netscape網站首頁,可隨時依照自己的意思選擇訂閱喜愛的內容呈現,當然這兩種技術也可以應用在部落格內容更新機制上。就在Netscape失去興緻後,這項技術被部落格的先驅Winer公司接收,而在Userland持續發展。以現今角度來看,RSS應用方式可謂上述兩個公司所共同發展所得的珍寶。
    RSS是讓部落格不同於一般個人網頁的原因之一。Tom Coates在「固定連結的重要性」(The significance of Permalink)一文中註釋道:(固定連結)現在看起來像是多餘的功能,但部落格能從一個簡易出版的現象,轉而為容許群眾相互交談的社群,RSS就會成為相當有效的機制。首先使我們得以直接傳達其他網站上的特定內容,使網站間產生討論及交談,促成友誼或使各別網站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堅固。固定連結是第一個成功地使部落格相互連結的機制。
    在很多方法中,RSS和固定連結的結合,將NNTP(Usenet的網路新聞協定)的許多特性加諸於HTTP網路協定中。「部落格現象」(Blogsphere)在很多人眼裡代表新的、等同於點對點的Usenet及BBS,跟早期網路上出現的「會話式灌水洞」(the conversational watering holes)此類機制相類似。不單能讓人們訂閱彼此的網站或部落格,很容易地連結到對頁面內容的個人評語,也可經由「評論連結」(Trackback)的機制,看到何時何人的評論連結到此網頁,並且以連結或新增評論等方式來加以回應。
    有趣的是,雙向連結是早期超文件系統如Xanadu想要達成的目標。超文件純正主義者(Hypertext purist)曾經大肆慶祝評論連結(Trackback)誕生。但評論連結並非完全的雙向,她們實際上是對稱性的單向連結,而產生等同於雙向連結的效果。其間的差異似乎很細微,但在實際層面上卻產生巨大的差異。像社會網絡系統,諸如Friendster、Orkut和LinkedIn等,由於須要接收者確認回覆,才能建立聯繫,就不能像網路可發展到巨大的規模。Flickr (網路)相片分享服務的創辦人之一Caterina Fake 就認為,只有在很巧合狀態下,注意力下才可能是雙向的(Flickr允許使用者設置觀看名單,讓任何一位使用者皆可以經由RSS訂閱其它使用者的相片區,觀看的相片會被通知,但不必確認是否同意相互連結)。
    如果Web 2.0的必要組成條件正是引領集體智慧,那麼把網際網路比喻成一種全球性的大腦,部落格世界就等同於大腦前額葉上的心靈吱吱聲,這種聲音我們可以在腦中聽見。它可能無法反映大腦的深層結構,也經常是無意識的,但往往相當於明顯意識。作為一個有意識的想法與注意的反射,部落格世界將開始擁有強而有力的衝擊效應。
    首先,搜尋引擎使用連結架構去預測可找到的有用網頁,由於部落格作者通常都是最積極與快速反應的連接者,因此他們會強烈影響搜尋引擎的搜尋結果。其次,由於部落格社群高度自我指涉,彼此非常注意,部落格也就擴大了他們的能見度與影響力。這種「回聲密室」(Echo chamber)效應使而批評者的貶責也會具擴大器放大的效果。
    如果部落格僅僅是擴大器而已,那麼將十分無趣。但部落格還類似於過濾器,像維基百科(Wikipedia),可以有效地統合群體的智慧,James Suriowecki所說的「人群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就在這裡發揮作用,也像PageRank能產生比分析個別文件更好的結果,部落格世界的集體注意力能篩選出有價值的東西。
    主流媒體只把個別的部落格視為他們的競爭者,但真正的競爭其實是與部落格世界整體,這才令人訝異。這不只是網站之間的競爭,而是不同商業模式間的競爭。Web 2.0的世界同時也是Dan Gillmor稱之為「我們就是媒體」(We, the media)的世界,現在決定什麼是重要新聞的人,不再是躲在電視台黑房間裡的少數人,而是「以前的觀眾」。